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促进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
意见提出,全面取消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的城市落户限制,全面放宽城区常住人口300万至500万的大城市落户条件。观察人士指出,这将加大人才和劳动力的流动,进一步释放城镇化红利。同时,这还将加剧城市间的竞争,可能催生一批“明星”城市。
哪些城市会大幅放宽或者取消落户限制?据媒体测算,目前,以城区常住人口来衡量,仅北上广深属于超大城市(人口超过1000万),武汉、重庆、天津、成都、东莞、南京、郑州、杭州、长沙、沈阳则在特大城市(人口500万-1000万之间)之列。除了这10多个城市之外,其他所有大中小城市,都在全面放宽或者取消落户限制之列。
国家统计局数据也显示,截至2018年底,中国共有地级以上城市297个,其中城区人口在400万以上的城市仅20个,剩余277个城市城区人口数量均在400万以下。
近年来,各地纷纷出台吸引人才政策,以降低落户门槛、提供购房补贴等优惠政策“抢人”。不过,与地方这种仅针对部分人才的有条件落户不同,此次意见可以被视为针对户籍制度的全面改革。改革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劳动力和人才的社会性流动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以激发社会发展活力。意见全文当中,“流动”一词出现32次。
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看来,未来中国有六大方面的供给侧改革将释放万亿元(人民币)级的红利,其中,一大红利就来自“人”的流动。他认为,2020年落实2亿农民工落户城区将释放人口红利,也会作用于农村发展、农民收入以及整个社会群体改善。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近期也表示,通过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大都市圈发展是明年以及今后一段时间内,中国经济重要的新动能所在。全面放宽落户限制是破除劳动力这一要素实现自由流动障碍的重要一步。
海通证券首席分析师姜超也认为,尽管随着老龄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中国人口红利正在减退,但新型城镇化仍是未来十年需求端确定性最强、最值得期待的红利之一。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人口将持续向大城市和都市圈集中,这足以支撑中国房地产销售,也足以支撑居民消费的稳定增长。
全面放宽大城市落户限制,意味着劳动力可以自由流动,不再受到户籍约束,意见中所提及的配套政策落实也可以让社保、医保等不再牵制人的迁移。城市间人口流动加大,对各个城市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
人才是支撑发展的关键。哪个城市拥有更多高素质的人才、更多年轻的劳动力,就拥有向更高产业发展水平前进的动力,而这又会反过来增加对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此番意见当中的另外一条规定值得注意:推动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推动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向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较多的城镇倾斜。
这种“人地钱”挂钩的安排更是激励了城市间的竞争:哪个城市能吸引到更多人口,哪个城市就能获得更多的财政资金以及发展所需要的土地指标。
这种循环可能会加大城市间的马太效应。获得人们“用脚投票”的一批明星城市可能异军突起。而另一些城市则可能面临被“淘汰”的风险。